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世界献血者日 > 工作进展
北京:答好血液应急保障“考卷”
  • 发布时间:2020-06-12

  新冠病毒之狡猾、疫情波及面之广超出了人们想象。日前,记者采访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时了解到,疫情期间,无论是作为献血模式主体的个人街头献血,还是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和严重打击,北京市的采血量只相当于往年同期的1/5。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北京采供血量可保障临床用血需要。
  他提醒,随着近期医疗机构逐步恢复正常秩序,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为此,北京正在提前下手,超前谋划。
  《中国卫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如何满足刚性的用血需求?
  刘江:早在2月1日,北京市政府就召开专题调度会,加大团体无偿献血力度。
  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3月上旬,北京市紧急启动血液预警机制,并向社会发布《无偿献血倡议书》,多渠道加大血液采集工作力度。《倡议书》发布后的两周,通过电话预约献血的市民达2000余人,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 等途径预约献血市民1200余人,团体献血预约近5000人次。以3月23日之前两周为例,这两周北京市日均采血量为1065 单位(为去年同期的42.4%),较2月日均采血量增长90%。
  “开源”的同时也需“节流”。我们结合近3年用血数据和疫情防控医疗工作特点,加强医疗机构血液库存预警调控,测算疫情防控期间各医疗机构的用血合理“刚需”数量,确定每周供应红细胞3500单位的保障目标。1月25日~3月20日,每周实际用红细胞 2209单位至3497单位。疫情期间,医院常规诊疗量的急剧缩减、临床用血量随之减少,对于缓解血液保障的紧张状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21日~3月23日,北京市供应红细胞45979.5单位,其中北京市采集40250.6单位;供应单采血小板15531.5单位,其中北京市采集11411.5单位。依靠街头随机采血、团体计划献血和兄弟省份少量的血液调剂“支援”,我们基本能够满足疫情期间的用血需求。
  疫情期间,中心还专门制定了单位团体献血的技术规范,对于人员如何防护、献血人数、场地安排、仪器摆放以及向医院的送血流程等,都做出了重新规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也为今后类似状况发生后的规范化应对,打下了基础。此外,我们还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了血液新冠肺炎健康征询工作,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保证没有发生任何经血液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卫生》:近期,随着医疗机构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北京市采供血工作又面临怎样的形势?
  刘江:随着国内抗疫形势整体好转,各医疗机构逐步恢复正常诊疗,病人量增长很快,用血量也随之快速上升。再加上夏季是采供血“淡季”,我们判断,6月和7月将是采供血工作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对血液工作的“大考”。
  对于这个时期的采供血工作,主管市长要求根据疫情后献血点的人流变化,对原有的献血点重新进行评估和调整。北京市各个区也表示,要积极动员无偿献血。此外,由于北京外地病人多,我们也希望跟国内的兄弟血液中心和血站进行配合,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省际间血液调剂。
  接下来,北京市政府即将出台一项加强无偿献血的政策,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文件下发执行后,将为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更加规范、持续开展创作条件,也将为无偿献血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做出有力探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