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世界卫生日 > 媒体报道
中国病媒监测覆盖43地市 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
  • 发布时间:2014-04-13

  中国网4月3日讯(记者 张艳玲)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张勇在今日卫计委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2005年起,中国疾中心在全国开展了重要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覆盖19个省(市)的43个地市。血吸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已有29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

  4月7号是第65个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病媒传播的疾病”。每年的4月份是爱国卫生月,今年爱国卫生月主题是“远离病媒侵害,你我同享健康”。

  张勇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病媒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或机械传播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老鼠、跳蚤、蜱虫、螨虫等。我国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脑等。

  由于病媒生物严重威胁群众健康,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捕鼠、灭蝇、灭蚊、灭臭虫,后来又明确提出“除四害”,讲卫生,改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在病媒传播疾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人间鼠疫到1958年前后基本消失。2007年,我国率先在83个流行国家中消除淋巴丝虫病。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通过免疫规划或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发病人数近年都控制在万人以下。血吸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已有29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区、市)中,有99%以上的县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为逐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为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病媒防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国爱卫会和原卫生部印发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制定发布了《灭鼠、蚊、蝇、蟑螂标准》、《灭鼠、蚊、蝇、蟑螂考核鉴定办法》和《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指导国家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了33项相关标准。二是开展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2005年起,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开展了重要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覆盖19个省(市)的43个地市。许多省份也组织开展了本省的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病媒防制。三是加强农村改厕。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4.09%。通过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降低了蚊、蝇密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四是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从2010年开始,各地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已开展的工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建设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集中开展生活垃圾清运、河沟整治、污水处理、农贸市场改造等活动,使城乡不同程度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病媒生物的孳生地得到进一步清除。 五是将病媒生物防控纳入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在历次国家卫生城市、乡镇县城标准的修订中,病媒生物防制都得到了加强。通过卫生城镇创建的平台作用,推动各地加大对病媒生物防制的重视和投入。下一步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将把病媒生物防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六是做好突发灾害和大型活动中的病媒防制工作。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全国爱卫会协调各成员单位,加强对灾区和活动地点的病媒防制工作,确保不出现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今年4月是我国第26个爱国卫生月。近日,全国爱卫办下发通知,部署了相关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病媒防制知识。各地可以结合今年爱国卫生月“远离病媒侵害、你我同享健康”的主题,以蚊虫、鼠等重要病媒生物和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易发病媒传播传染病为重点,采取电视(广播)专题、报纸专刊、网络专版和社区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普及科学防制和安全用药知识,提高群众除害防病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随着气候逐渐转暖,各类病媒生物进入孳生繁殖季节。各地要继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控原则,加强对老城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卫生管理,重点清理卫生死角,消除“四害”孳生地。三是要开展统一防制行动。各地要根据本地特点和病媒生物危害情况,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和专业防制队伍,集中开展灭鼠、灭蟑、灭蚊、灭蝇等活动,重点加强宾馆饭店、超市食品柜台、老旧小区的病媒防制工作,确保使用有效、安全、低毒的消杀药品,通过集中统一行动,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孳生,预防和减少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