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世界卫生日 > 媒体报道
病媒生物控制要继续完善监测和预警
  • 发布时间:2014-04-13

   中国网4月3日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刘起勇研究员在今日卫计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情况。
    刘起勇介绍,一是针对病媒生物监测、风险评估、预警、控制技术和策略的创新性研究还不足,不能满足我国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的控制需求,特别是卫生应急的需求。
   二是目前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的网点还不能全方位覆盖,很多地方还有空白,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抗药性本底和变化趋势,影响风险评估、预警、控制规划和效果评估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对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危害性,自然、社会和行为危险因素及防控知识的宣传,针对性还有所欠缺,公众的卫生意识和防病意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爱国卫生除害防病行动的全民参与度还不够高。
    四是病媒生物防制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而且甚至要涉及到跨境的国际合作,需要全方位参与,所以综合协调和可持续防制仍有待加强。
    我国目前已经着手或者将要采取的一些病媒生物控制的措施和策略。首先,要继续加强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监测、风险评估、预警、控制技术和策略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创新性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和应对措施。最近几年已经有些国家在科研方面进行投入,有些项目也正在开展。
   二是继续完善病媒生物和相关传播疾病的监测预警,实时掌握流行病情况,及时了解我国周边传染病传播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旅行健康建议,掌握病媒生物输入情况,控制疫情的发展。以后可能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这上面。
    三是在重点地区加强针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的健康促进和宣传。针对各地的生活习惯和流行情况的特点,要设计更有效的宣传和促进行动,提高当地居民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社区、家庭和个人,因为疾病的控制最终还要涉及到人人参与。开展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除害防病行动,要提高参与度,有效降低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风险。
    四是要继续加强政府规划和协调行动,要开展多部门及跨区域的合作,推行基于可持续的控制策略,综合有序地选择环境友好控制技术,以达到病媒生物不足为害的水平,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