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全国包虫病疫情较重的省份之一,包虫病人间感染率为10%—30%,患病率为0.5%—10%。自2006年启动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防治项目以来,中央财政累积对自治区14个地(州、市)的65个县(市)投入专项资金近2亿元,在探索完善医防结合防治包虫病工作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组织领导
原自治区卫生厅成立了包虫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外科手术救助指导小组,并与发改、教育、畜牧等15个部门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1-2015)》。各项目县均成立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防治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将项目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建立完善了层层抓落实的包虫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医防紧密结合,扎实开展包虫病医疗救助工作
积极加强疾控部门与医疗机构间的工作衔接,合理确定患者救治方式,累计为3680名包虫病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救助治疗,免费药物治疗16774人次。2008年,自治区启动了外科手术救助规范化治疗工作,确定3个自治区级、12个地州级、15个县市级包虫病外科手术救助治疗项目定点医院。同时,依托新医大一附院远程医疗平台,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完善制度,努力减轻包虫病患者费用负担
自治区在严格落实国家包虫病手术治疗专项经费使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项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衔接,规范了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程序,医保费用由定点医院先垫付后报销,在地州级、县市级定点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住院医疗费用由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基金补偿后,剩余部分由项目支付。在自治区级定点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由各类医保经费补偿规定结算后剩余部分由项目按标准(8000元 /人)给予补偿。地、县级实现了接受包虫病外科救助手术治疗的患者个人医疗费用“零”负担的目标。
四、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项目地区实行了普查工作与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健康体检相结合、与学校每年学生体检相结合、与其他重点疾病体检项目相结合,认真做好病人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疾病流行范围和程度掌握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卫计委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带教,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通过远程会诊网络平台,搭建综合医院包虫病远程医疗合作体系,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五、以项目工作为载体,持续强化包虫病防治队伍建设
近年,自治区逐步建立起了区、地、县、乡四级包虫病防治体系,同时,借助项目工作和全国寄生虫病技能竞赛活动,在全疆培养了一批年轻骨干防治力量,为今后提升新疆包虫病防控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自治区将继续按照《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要求,完善医防结合的包虫病防治模式,加强基层防治队伍建设,争取早日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保障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