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局

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借力流感监测网络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发布时间: 2014-12-22 来源:

  湖南省于2001年底启动流感监测工作,目前已建成了由15个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23家哨点医院组成的覆盖全省的流感监测网络,在流感、人禽流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改进,探索监测新模式
  十多年来,湖南省3次调整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2011年,在省儿童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开展门诊电子系统流感样病例监测试点,积极探索流感监测新模式。2013年在湘潭县设立了首个县级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毒培养、鉴定等检测项目,为将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扩展到县级疾控中心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大力投入,建立综合监测平台
  近5年,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购置PCR仪、核酸提取仪、脉冲电泳凝胶成像系统等设备,进一步完善网络实验室。省财政每年投入约300万经费,用于采购重点传染病防控试剂,并下发到各网络实验室。目前,省疾控中心和14个市州疾控中心均能开展流感、人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基于流感监测网络的常见传染病病原学综合监测平台基本形成。
  三、强化队伍,提高监测质量
  近年来,湖南省累计派员参加国家级培训160余人次,本省培训1000余人次。省疾控中心经常组织网络实验室现场检测培训,并深入市州网络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2009—2013年国家流感中心组织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考核中,湖南省连续5年15家流感网络实验室考核结果全部正确,通过率100%。
  四、借力监测,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流感监测网络的建成与运行,使省、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2005年湖南省发现报告了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2008年在全省构建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网络,2009年成功应对和处置了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11年加入PulseNet网络实验室,2013年建立了H7N9禽流感监测网络,科学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此外,麻疹、肠道病毒、出血热、登革热等传染病的监测和检测能力均大幅度提升,在传染病常规监测和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2年来,湖南省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及时得到了病原学结果的支持,及时发现并科学处置了4起诺如病毒、1起腺病毒、1起ECHO33病毒、5起菌痢和2起霍乱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