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局

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推进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 2014-12-22 来源:

  江苏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截止2014年6月,全省已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930多个,覆盖率超过50%。具体做法如下:
  一、将强化农村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纳入省政府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
  江苏省自2013年至2015年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兴办农村卫生健康工程等8件实事。农村卫生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进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通过改善服务环境、延长服务时间、完善服务形式、增加服务频次等措施,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方便群众。省卫生计生、财政、发展改革、教育、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地方财政承担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费用,县(市、区)级财政按照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元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预防接种等工作所需经费。2013年以来,省财政投入1550万元,对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给予补助。
  二、出台若干规定,指导基层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
  2014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的通知》,出台了一般预防接种单位设置规定、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规定、预防接种服务预约告知规定、预防接种宣传教育规定等若干规定,指导基层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全省各地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改进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安全、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三、发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有序
  印发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标准,要求预防接种门诊在稳定运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功能扩展和软件升级,构建预防接种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房屋和人员配备标准,设立取号等候区、询问诊筛查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并设置人员进、出两个通道。通过推进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建设了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与乡级接种单位全覆盖的疫苗进出库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疫苗冷链设备温湿度监测网络系统,部分接种单位还建立了预防接种门诊视频监控系统和预防接种知识传播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