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局

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疾控工作交流
借力医改夯实常规免疫工作
发布时间: 2014-12-22 来源:

  天津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从抓硬件环境、软件服务入手,积极争取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全方位提升全市常规免疫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借力医改争取政策,构建制度保障基础
  市政府每年组织召开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部署重点任务。市卫生计生委注重与教育、财政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密切沟通和通力协作,相继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疫规划项目考核和经费管理办法、预防接种门诊等级管理办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为构建支持环境,落实各项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狠抓管理提升水平
  2011年以来,各区县政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投入资金约4970万元,用于支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现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全覆盖。市财政局每年投入18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免疫规划疫苗及应急接种疫苗配送服务项目”,使免疫规划疫苗在全程冷链条件下规范配送至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配送过程有全程卫星定位系统和实时温度监控,确保了疫苗储存运输安全。
  为建立健全全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加强人员管理,2013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天津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人员整体素质,保障队伍稳定,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全市组建了预防接种门诊暗访小组,每年开展2次暗访,暗访结果在全市通报,对问题较多的门诊予以警告或降级处理,保证了接种门诊的高质量运转水平。
  三、强化考核经费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2012年,天津市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疫规划项目考核和经费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免疫规划项目单列、经费独立管理、疾控机构考核、财政直接拨付”的管理模式,项目经费较之前翻了一番,极大地激励了预防接种门诊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提升天津市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为完善项目考核管理机制,天津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财政局修订印发了《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疫规划项目考核和经费管理办法(2014版)》,将免疫规划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强化了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使天津市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