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探索通过免费治疗,不仅提高了结核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确保了规则治疗率,还加强了疑似患者筛查,耐多药发现率明显提高,切实提升了结核病防治效果。2014年1—7月全市初治涂阳耐多药筛查率52.2%、试点区74.2%、非试点区41.4%;复治涂阳筛查率93.3%、试点区95.4%、非试点区91.9%。全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率由2006年65.6%增加到2013年的86.9%。情况如下:
一、加大保障力度,减轻患者负担
一是增加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武汉市、区两级政府的结防专项经费从2002年的276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57万元。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和经费保障,提高了疑似肺结核筛查和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二是出台救助政策,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肺结核病患者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按60%—70%比例给予救助,普通肺结核患者年最高救助标准为6000元,重症患者年最高救助封顶线为5万元。门诊救助按自付部分50%的比例,年救助金额最高为5000元。
二、开展住院治疗,提高管理依从性
自2012年起,武汉市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传染性肺结核病住院治疗试点工作。除医保报销外,对住院治疗患者个人负担部分再给予90%免费(自费部分除外),不设起付线。每位患者可免费住院治疗1次,免费住院治疗时间为14天—21天,住院治疗患者每天还可得到餐补20元,以此提高患者对治疗管理的依从性。
三、实行无缝对接,提高规则治疗率
武汉市卫生计生委指定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武昌分院,为落实传染性肺结核免费住院治疗政策试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严格按照“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执行,住院抗结核治疗至少14天。免费住院治疗对象入院前必须到辖区结防机构登记,出院后应回到辖区完成后续治疗和督导管理,否则区结防机构不予审批。定点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资料从定点医院直接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落实督导管理,实现患者全疗程治疗管理的无缝衔接,规范患者全疗程抗结核治疗。
四、强化政策宣传,促进早诊早治
为了扩大肺结核免费筛查和免费治疗防治政策的影响力,武汉市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惠民政策,包括利用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门户网站、12320卫生热线和微信、微博等,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结防系列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提升了疑似病人的早期主动就诊率。通过广泛宣传, 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试点区共免费住院治疗传染性肺结核437例,人均免费34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