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网络展览
健康扶贫网络展览

[人口报] 远程医疗服务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2019.08.30

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就医压力的有效途径———韦艳 徐赟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卫生人员流失严重以及医疗信息不畅、资金不足等问题,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扶贫的效果已经比较有限。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这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笔者认为,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就医压力的有效途径。
  远程医疗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是提高医疗诊断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更多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一项医疗服务方式。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多地积极出台远程医疗相关政策,以应对深度贫困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着眼于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深度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在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与社会、医院共同参与到“政府主导,企业和专家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新型医疗模式中,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助力健康扶贫工作。贵州等地依据远程医疗理念,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新模式。例如,贵州省以远程医疗为抓手,依托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构建了“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的远程医疗技术架构,覆盖省、市、县、乡公立医疗机构;安徽省根据自身医疗资源特色,以影像云为抓手,构建医疗影像云存储硬件和软件平台、远程诊疗平台,并建成一张安全、稳定、可靠的影像数据专网,并计划逐步搭建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和远程诊疗的云平台模式。
  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向医疗行业进行渗透,在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远程医疗就是积极的尝试。然而,远程医疗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充分、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这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也阻碍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速度。远程医疗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现有远程医疗行业规范、行业监管还不完善,虽有部分地区已出台远程医疗行业规范,但未得到有效推广。第二,在远程医疗费用方面,还未制定统一的支付办法和支付标准。第三,政策所推行的远程医疗,对群众的引导效果有限,接受程度高的地方主要在医院层面,患者对远程医疗的接受度还比较低。
  针对远程医疗存在的上述问题和挑战,笔者试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一)要制定远程医疗发展中长期规划,增设地方特色医疗路径。远程医疗快速发展需要有明确的中长期规划,虽然国家及部分省(区、市)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尚未根据地方的特色医疗资源制定具体规划。可以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当地医疗特色资源提出发展方向,利用政策指导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这是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次,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网络应用和特色医疗资源,发展当地特色的远程医疗服务。最后,在确定运营机制之后,构建远程医疗云系统,增设地方特色医疗路径,这能够有效推广各地远程医疗的经验。
  (二)政府要出台运营模式的导向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远程医疗建设,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专家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多元化新型医疗模式。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构建多渠道远程医疗资源动员机制。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本、行业资源参与建设,实现远程医疗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的导向政策对于远程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激发医师责任感,制定医疗人员准入制度和各方激励机制。激励医师责任感的政策工具对远程医疗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及时建立远程医疗运行制度和人员准入制度,既完善政策体系中“线上”医疗人员准入制度,也保障“线上”诊断的准确性和互联网平台运行的顺畅性。完善医师“线上”执业和医院申请在线服务诊疗的准则,明确医联体中上级医院对基层医技人员的责任,保护远程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权益,同时对于各方的激励政策,可以制定经济补贴类和非经济类激励制度,更加注重绩效管理对医师的激励,既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的作用,也能保障远程医疗平台的高效可持续运转。
  (四)立足保障民生,健全财政补助政策,推进统一支付标准。支付标准的建立要以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利益为导向,制定补偿型政策,不断改进地方补助政策,促进远程医疗的长远发展。要多举措并进,一是就医院方面来说,以服务项目付费为标准,可借鉴远程医疗医保支付的贵州实践经验: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服务项目和价格标准。二是就患者保险来说,基本医疗保险可与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打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壁垒,结合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打破互联网医疗支付障碍。三是就财政补助政策来说,健全现有的财政补助政策,可以根据患者出现的支付问题和需求精准匹配,制定相应的地方补助政策,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补充原有政策中支付手段的缺陷。 
  (五)加强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创新型医疗可持续发展。远程医疗所依托的平台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安全监管不容忽视。制定远程医疗平台的监管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医疗安全、医师责任和医疗质量四方面的政策制定。(1)信息安全监管是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措施。2017年,《“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数据存储清洗、挖掘应用、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制度,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2)加强医疗安全监管,防止过度医疗,要精确诊断,精准用药。(3)明确医师职责,防范医疗事故发生。(4)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优质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远程医疗的信任度,促进新型医疗服务的发展,也能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来源:人口报 2019年08月29日)

健康扶贫网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