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网络展览
健康扶贫网络展览

[人口报] 精准健康扶贫照进现实——湖北省巴东县加大投入补短板送出医疗健康“红利”

2020.01.10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口口相传的俗语,道出贫困人口“得不起病”的苦楚。
  巴东县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未脱贫户中因病致贫返贫7019户,因病致贫返贫率达42.07%。在巴东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因病致贫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
近年来,巴东县严格落实健康扶贫要求,将因病致贫返贫作为扶贫主攻方向,开出消除“病根”的药方,借健康扶贫春风,为群众送去医疗健康“红利”。

  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医疗条件
  近年来,巴东县在改善就医环境上下足“绣花”功夫,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金果坪乡中心卫生院,各病房均配置中心吸氧、重症监护、床头呼叫系统,超声、检验、放射3个医技科室各种医疗设备一应俱全,电梯快捷方便运行、网络电视定时开放、24小时无线网络覆盖,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
  “以前在老卫生院都是抬上抬下,现在条件好了,新卫生院里可以坐电梯,方便老年人就医。”家住金果坪乡下村湾村的患者家属鄢云钱说,以前检查还要到外地,现在卫生院拍片和一些治疗可以一步到位,就医报销比例高,离家也近,方便照顾病人。
  金果坪乡中心卫生院是巴东县极力改善就医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东县投资2000余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和346个村卫生室配备必备医疗设备6000余台件;争取省地方债劵3657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4个,全县322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将实现全覆盖。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巴东县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将300余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各医疗机构;培养本土化订单定向医学生8名;实施精准扶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对所有村医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实施方案,为所有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稳定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
  “县卫生健康局作为健康扶贫牵头单位,始终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基层医疗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规范化标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到北京、杭州等地大医院进修培训以及精准扶贫农村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工程等措施,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胡朝良说。
  与此同时,巴东县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四化”乡镇卫生院11家、“甲A”社区1家,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构建了覆盖城乡、层级清晰、功能明确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打好“组合拳” 盘活医疗资源
  为让健康扶贫惠及更多群众,巴东县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3家县级医疗机构、1家疾控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和12家乡镇卫生院及3家民营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
  “孕妇双腿保持弯曲”,“做好消毒准备”,“注意胎心监测”,12月10日,在金果坪乡中心卫生院,县第二人民医院派驻专家李先银通过模拟实际操作,为卫生院妇科医生“传经送宝”。
  “通过医共体对口帮扶,专家下沉到乡镇卫生院,现场教学进行技术指导,医务人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卫生院副院长邓正国说。
  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巴东县在医疗资源共享上迈出关键一步。此外,巴东县同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县级医疗机构分别与州中心医院、民大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大医院对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他们下派专家,可以提高我们医院的技术水平,降低大病外出就医成本。”县人民医院院长谭建国说。
  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巴东县实现小病在镇村就近治疗、稍大疾病在县级医院就诊、重大疾病出县就诊,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
  “今天又来给您量血压了,最近身体状况还好吗?”12月11日,家庭医生田德锏来到绿葱坡镇枣子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清翠家中,为严清翠量血压。
  严清翠老人今年84岁,由于子女外出务工不在身边,田德锏便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
  “通过签约服务,我们对村里每个家庭的患病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田德锏说。
为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巴东县全面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7个,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95.06%。

  掏足“政策腰包” 强化就医保障
  35岁的官渡口镇凉水井村村民彭尚伟在8年前患上肾病,需要靠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由于当时还没有完善的医保政策,加之受医疗水平限制,彭尚伟只能在宜昌市接受治疗。高昂的医药费很快掏空了“家底”,生活陷入绝境的彭尚伟一家也因此被认定为贫困户。
  2017年,巴东县出台完善的农村贫困人口医保政策,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四位一体”保障机制;设立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兜底保障资金,“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兜底保障、结余留用”,实行专户管理,最大限度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完善的农村贫困人口医保政策让彭尚伟看到了希望。有了政策保障,彭尚伟可以接受一周三次透析治疗,次数的增加让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如今的巴东县,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有序推进;贫困人口在县域内17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资助率达到100%。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使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能力不足的“病根”成为过去式。
  “2017年以来,贫困人口住院66056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0%以上;门诊重症就诊2551人次,报销比例达92.37%。”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联平说。
  巴东县让精准健康扶贫照进现实,在脱贫攻坚战中,消除“病根”拔“穷根”,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补齐卫生工作短板,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副县长黄艳妮说,“下一步,巴东县将持续加强健康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健康巴东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通讯员 吴克强 谭晴(来源:人口报 2019年12月27日)

健康扶贫网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