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字体: 【
  • 2015-11-12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人文关爱机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运河悠悠,古城常州。坐落在古运河畔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九十余年历史的洗礼,已然发展成为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医院现有职工2929人,全年总诊疗人次211.71万,年出院病人7.69万余人次,住院手术3.92万余台次;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把医院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建设放在文明创建工作的突出位置,紧扣“以人为本”的核心,把医务人员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人文理念的形成作为医院运行管理的重点,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一、思想引领,树立员工信仰

信念是立身之本,员工信仰是医院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

信念教育塑造核心价值。医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以培育、转化职工价值理念为重点,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为抓手,积极倡导“关爱病人、钻研医术、合理诊疗、科学救治、诚信守法、德技双馨”的新时期医德风范。党委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制定并落实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以思想引领实绩,多年如一日,按“理论学习好、精神状态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洁好、工作实绩好”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和党日活动等形式加强政治形势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各类革命纪念馆,感悟革命传统,重温入党誓词,不断增强先进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全院上下举办“弘扬新风正气,树好一院形象”、“重温医学誓言崇尚医学道德”等大型医德承诺和宣誓活动,崇尚白求恩式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各党支部、各科室开展优秀党员、医德标兵、星级护士、服务明星等评选活动,鼓励比学赶超、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

道德讲堂选树身边典型。“选树新典型,传递正能量”一直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道德讲堂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医院精心设置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院报、院网、宣传栏等平台开辟道德讲堂专栏,营造崇德尚善的浓郁氛围。院内组建宣讲员队伍,每月举办“身边人讲身边事”讲堂活动,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为主要流程,使医务人员了解身边人的道德故事,感悟普通人的道德情怀;并通过开展“人人观看道德片”“人人会唱道德歌”“人人来读道德书”“用手机记录身边的动人瞬间”“院内道德人物事迹巡展”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自行撰编了《道德经典诵读汇编》、《道德丛书读后感汇编》、《道德人物事迹汇编》等院内道德讲堂书籍。几年的道德讲堂,选树了医院一批道德人物典型,其中不乏“中国好人”严伟洪、“感动江苏十大人物”何双华等,在全院上下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20154月,在常武地区家喻户晓的医院儿科主任王永清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勤业敬业成为全院学习的楷模。2014年,医院被评为常州市第二批道德讲堂优秀示范点。

二、文化建设,孕育医者仁心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必备品质,文化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文化十年构建人文理念。医院的文化之路肇始于2005年。文而化之,内修外塑,是一院人为走好文化治院这条路给自己布置的功课。医院审视自身传统,力塑医院精神,打造一院人共同的价值观。提炼医院近百年的文化精髓,确立“厚仁、博术、精勤”的医院精神,院训、院歌、院徽等医院文化基本元素,进入信笺、纸杯、雨伞等职工日常生活,历代一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精心设计的院史陈列馆一一呈现。从一院的历史和文化里自生自长出来的价值、信念和理想,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渐渗入每个员工的心里。与此同时,医院开始着手一件国内几乎少有医院会做的事——开办文化讲座,广邀各路“大家”来院“开坛布道”,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百家讲坛主讲人姚淦铭、美国密歇根大学语言学教授玛丽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界学者,讲座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十年,60场人文讲座,2本讲座汇编《润物无声》,1万多人次听讲,这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每一位医务人员的人文情怀,铸就一个医院的人文精神。

坚持公益提升文明内涵。医者之心,仁爱之心,医院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公益型”医院发展之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医下乡、义诊咨询、健康宣教等公益活动和援陕援疆乃至援非等医疗援助。医院2006年成立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拥有注册志愿者1700余名。医院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百姓健康、城市建设等重点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敬老助幼、扶贫帮困、义诊咨询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医院志愿者年平均工作量达5500人次·小时,志愿服务日趋常规化。2014年,医院志愿者服务品牌“‘常青藤’健康共筑行动”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2年以来,医院选派6名骨干医生参加省第25期援非医疗队赴桑给巴尔开展援外医疗;支援新疆、陕西等地区医疗卫生建设19人,与3家二级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扶,成立医疗联合体4个,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赠送医疗设备等带动基层医疗发展。医院获得“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称号。

三、职业关怀,强化专业素养

医院的强盛,依靠专业人才。如何增强医院职工的专业素养,让员工在职业上体会到人文关爱,是医院永恒的课题。

不拘一格,岗位成才。医院建立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每年规范化执行。根据不同专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特点,开展各类业务技能知识竞赛、岗位练兵,如青年护士技能知识竞赛、供应室技能操作比赛、护理双语授课比赛、后勤安全知识竞赛、临床药学案例分析竞赛等,激发职工学习赶超的劲头。同时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符合各学科发展实际的建设规划、计划,通过外引内培构筑人才高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近年来,医院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年轻医疗技术骨干:呼吸内科周军在省内率先开展支气管内超声诊断肺外周围病变的技术以及中央性肺癌腔内介入的综合治疗,至今达100余例;神经外科彭亚迄今开展了250余例急性脑梗死的机械取栓术,1000余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手术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前列,医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组在其带领下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脑血管介入资质的团队;肝胆外科陈学敏自2006年至今成功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3000余例,今年3月在我院开展省内首例单孔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学科建设,荟萃群英。医院强化各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对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科学有效的选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重视博士和硕士生培养点建设,坚持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科研新技术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以及重点人才的培养。医院近五年立上各级科研项目289项,获各类医学新技术引进奖8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SCI收录论文234篇。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批科研创新人才成长起来:肿瘤科青年医师石亮荣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作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开展各类肿瘤微创手术2000台次,成功率100%;综合实验室青年专家郑璐勤勉善学,勇于创新,科研硕果累累,获“常州市青年科技十大新锐”称号。同时,医院搭建的良好平台吸引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兼心血管核医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核医学科专家王跃涛;《临床皮肤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皮肤病学组成员皮肤科专家张汝芝等。

国际交流,拓展视野。医院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学科建设的院际合作、产学研合作、国内外合作,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协作,尤其是国际临床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近年来,医院先后与日本、瑞典、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建立三十余个医疗合作中心。三年来,69位外国专家来院讲学、交流,进行手术演示、门诊坐诊、病区查房等医疗活动,来自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的61位医学院学生来院见习,并先后选派52位医务人员赴欧美等国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医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作为学术委员登上了世界学术讲坛。

四、建章立制,心系员工甘苦

医院的文明创建与和谐发展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建立、落实人文关爱机制,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让职工产生归属感,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循章建制保障员工权益。制度建设是员工人文关怀机制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可靠保证。医院领导班子反复调研论证,探索建立健全员工思想状况定期分析,职工意见及时反馈,职工病休、公休,以及职工膳食、意外受伤害关怀等各方面制度。通过领导信箱制度、院领导行政查房制度、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持续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院长、书记信箱每周开箱,领导班子每二周定期下临床行政查房,院领导每月两次专门接待来访职工,通过定期垂询,深入一线,保证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上达,第一时间解决。建立职工膳食监督制度,由普通员工组成的膳食委员会每日督查职工食堂膳食情况,每月集中向上反馈,并督查落实整改情况。设立职工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对患病员工在医保和职工住院医疗费报销之外再给予经济补助,今年是互助基金试运行的第一年,全院目前已有2853名员工加入该基金。

搭建平台丰富员工生活。人文关爱机制的完善需要不同的形式和载体,需要搭建不同的平台。医院组织职工开展心理压力测试,参加“心灵驿站”等活动,为职工减压;每年举办“青年大舞台”活动,不拘形式,广泛发动,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积极组织与外单位的交友联谊活动,为院内单身青年搭建交友平台;院报开辟“橘井泉香”随笔专栏,职工依托这一平台,抒发心声、畅谈人生;职工们自己组建的“电声乐队”,多次在院内外大型活动中登台表演,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各种文艺体育团队,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更在团队协作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收获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优质服务,彰显人文关爱

人文关爱机制的建立不仅受益于医院的员工,还融汇于医院面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

优化服务流程。医院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的设计安排,优化服务流程,改善诊疗环境,处处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门诊各楼层均实现挂号、收费一体化;急诊区域内各专科诊室、辅助检查、挂号收费、药房窗口均独立设置,抢救室内可完成危急重病人的急救手术,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就医流程;门诊电子屏公布医疗服务信息,自助机自助挂号收费、候诊排队叫号、化验单自助打印、门急诊电子处方、药房摆药等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保障了患者有序就诊,并大大减少了等候时间。

提升服务质量。医院“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为病人提供导医、陪诊、咨询、审批等二十多项综合服务。稳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成立了专门的门诊预约中心,与省级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直连互接,已实行电话、网络、电视、现场、社区等预约诊疗服务。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检查平台,减少了病人来回奔波之苦。采取“一医一患一诊室”的门诊服务模式,保护患者隐私;专家实行“全日制”门诊,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门诊各窗口包括功能检查科室通过弹性排班、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缩短病人等候时间。聘请专业团队对医院环境进行整体布局、设计,营造室外美丽如花园,室内舒适如家园的就医环境。

打造服务品牌。医院继续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了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孙静霞名字命名的“静霞护理”品牌,明确了服务规范,各病区均拥有专科特色护理和子品牌。2012年医院获“江苏省优质护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在常州市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医院综合满意度为99.55% ;“静霞护理”成功注册为商标,并获得常州市窗口行业“十佳服务品牌”荣誉称号。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终点,医院发展之路永无止境。“厚仁暖人心,博术创奇迹”,医院新的里程碑上刻着全体员工的誓言:追求最好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附件: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ppt   

相关链接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