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中医的良好疗效在加蓬口口相传
2023年7月16日星期天晴
我是第24批援加蓬中国医疗队的针灸医生徐昭,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今天是我在加蓬工作的第252天。
从小就被白求恩精神及学医之初我们老院长石学敏院士的援外事迹所感染,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医疗援外事业作贡献是我学医的夙愿之一。因此在得知天津市卫健委公开招聘援非医疗队员的消息后,我毅然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国家和天津市卫健委组织的各类培训,成为一名光荣的援非医疗队队员。
临行前,医院领导嘱托:“援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时刻谨记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切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非洲人民及驻非企业人员做好健康服务,圆满完成援非任务,医院是你们的坚强后盾。”这些也成为我日后在援非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的动力。
想到自己远赴万里之遥的非洲,离别年逾古稀的父母和即将高考的孩子,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到爱人的身上,心中满是愧疚,但爱人的一句“注意安全,放心工作,家里有我”让我放下了最后的顾虑。
2022年11月4日,带着嘱托和期待,我告别祖国和家人,与队友们坚定地踏上了援非征程。
受援医院是位于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中加合作医院。在院长吉赛尔的介绍下,我才得知医院是在两位中国针灸医生的针灸门诊基础上,于1977年由中国政府援建而成。中加医疗合作的序幕也从那一年开启。巧的是,我正是1977年出生,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和加蓬这个非洲国家之间的缘分。而这一切,也让我对这次援非之行充满了期待。
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外治法,凭借其简、便、廉、验的优势成为加蓬最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之一。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现有医疗条件,不断完善和拓展当地针灸门诊的疾病谱和相关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坚持不懈地用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理疗等方法为当地病患解除疾苦。目前治疗病种涉及偏瘫、面瘫、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白内障等多种疾病,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刚到中加合作医院,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身患脑血管意外和严重的颈椎病多年,长期因病行走困难,经过针灸和推拿治疗,疼痛和肢体不利症状明显减轻。至今,患者仍坚持每周三次治疗以便获得最大的疗效,且患者对此充满了信心。
一位过敏体质患者多方求医未果,经人介绍本着试一试的心理来治疗,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虚湿盛,经过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症状基本缓解。
凭借良好的疗效,患者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每天等待治疗的患者早早就排上了队。一位从法国来加蓬的女患者急性腰扭伤,只一次治疗就缓解了大部分疼痛,她到处夸奖:“中国针灸非常神奇!”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播发扬中医药文化,同时也为了打造一支特殊的援外医疗队,秉承天津市卫健委援外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我多次给医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介绍针灸和拔罐等疗法,用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大家讲授中医防病治病知识。另外,通过专题讲座、义诊巡诊、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体验中医药,进而让更多人学习、研究、应用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是中非交流和合作的一张独特名片。我将用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医药文化,履行援非职责,传播博爱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展示良好的中国医生形象,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和力量。
作者|第24批援加蓬中国医疗队队员徐昭
编辑|李琳
联络|安然 李雪薇
签审丨魏郁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2023年7月16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不得非法镜像.技术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