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多云
我是第26批援贝宁中国医疗队队员马杰,来自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去年8月我随队抵达贝宁,驻扎于库福-莫诺省最大的公立医院洛克萨中心医院,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开展临床麻醉、重症患者复苏、临床麻醉技术培训等工作。不知不觉,我已在贝宁度过了385个日日夜夜。
马杰医生(右二)正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培训
洛克萨中心医院各专科医生极度缺乏,中国医疗队可以说撑起了该院的半壁江山,遇到急、危重病情,中国医疗队始终冲在前面。当地医院麻醉科的情况则更为特殊,只有我一位麻醉医师,其他都是麻醉护士。
记得有一例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手术治疗。我在第一时间进行仔细评估后,为保障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前为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静脉通道,最终患者经过积极的麻醉管理及术后处理转危为安。术后,我及时给三名麻醉护士讲解了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培训现场
为了让当地麻醉护士更为直观、精准、安全地实施各项麻醉技术,也为了让当地患者在手术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我通过理论讲座及手把手实践指导,依次开展了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镇痛+中枢性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的多模式镇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腔间歇脉冲推注镇痛等。这些技术的开展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当地医疗资源的损耗。
马杰医生(右二)正在进行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培训
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2023年4月,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国立大学麻醉学硕士SANOUSSI Bachinou到受援医院实习,在和他共同工作的两个月中,我传授了实用的麻醉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非常感谢我的实践教学,为此他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中国医疗队和中国导师的敬意。
今年5月23日,我带领当地2名麻醉护士协助外科团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为腹外疝患者免费手术治疗的活动。期间,我们共同完成手术132台。虽然每天高负荷地工作,有时连水都喝不上,但我们始终以精湛的技艺坚守着医疗使命,得到了所有同事的认可和尊敬。
作为一名光荣的援非医疗队队员,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一定会坚守医者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贝宁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醉”大的力量。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2023年10月25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不得非法镜像.技术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