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文发,男,回族,196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4月担任中河乡卫生院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院长以后,他更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结合实际,突破当地妇幼工作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在中河乡妇幼卫生工作中创造性地工作,为原州区妇幼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他,23岁参加工作,工作23年来,他扎根基层,从炭山到中河,在原州区的沟山峁梁间穿行,一个青春飞扬的小伙子被历练成一个成熟的医务工作者,一个带领中河卫生院从低谷走向辉煌的院长。
他就是中河卫生院院长兰文发,踏上基层行医之路,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有不止一次的进城机会,但他都拒绝了。“我还年轻,基层需要我。”2004年,工作业绩突出的兰文发被任命为中河卫生院院长。这个官不大,责任却不小,承担着中河乡父老乡亲的医疗救护、育龄妇女的卫生保健、幼儿的生命健康,责任重于泰山。作为院长,兰文发经常带领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一对一对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进行妇幼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利用清真寺聚礼日、集市、预防接种日等群众集会时间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对交通不便和家庭困难的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孕期保健,对高危孕妇进行跟踪管理,免费用救护车接送检查。经过多年艰难的努力,中河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儿童保健覆盖率等指标逐年上升,中河卫生院也由2004年考核倒数第一的阴霾中解放出来,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原州区卫生系统考核中进入前四名。
荣誉的背后是诸多的艰难和辛酸。2009年冬天,一个飘雪的夜晚,半夜十二点多,兰文发处理完公务刚钻到被窝,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起。“这里有人难产,命在旦夕。”打电话来的是中河乡红沟村村医马志仲,从他急寥寥的呼救中,兰文发了解到西湾组有一个产妇难产,命悬一线。兰文发边穿衣服边隔着窗子喊值班大夫,十二点半,兰文发、值班大夫、妇幼专干一行开上救护车急匆匆出发了。西湾组和西吉县交界,是中河乡最偏远的地方,救护车来到距产妇张买燕家五六里外的河床上时已经一点多钟了。河床结冰,加上刚刚覆盖的积雪,救护车在冰上打滑,寸步难行。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了,拿上担架跑步过去。”兰文发简单地下了命令,扛起担架钻进了风雪中。到了张买燕家,做了简单救护后,兰文发一行和产妇家属肩扛人拉,把产妇送到了救护车上。来回十几里的山路,雪下不止,他们滑倒了爬起来,用身体抗住产妇,确保了产妇的安全。救护车一路呼啸,到原州区妇幼保健院已是凌晨四点,当接生大夫走出手术室,告诉他们母子平安时,兰文发深深地呼了口气,瘫坐在医院走廊的凳子上,但在他心里是最开心舒坦的时刻,因为用他的辛苦又换回了一个危重病人的安全。
上面工作千条线,基层工作一根针。作为卫生院院长,工作千头万绪,都要从他手里过,中河卫生院地处原州区西南,90%以上是回族群众,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育龄妇女对妇幼保健知识底子薄,知晓率低,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住院分娩有抵触情绪,兰院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改善这一现状,他不分昼夜,只争朝夕,积极动员医院职工和妇幼专干,结合项目自筹资金,设立产院,建立妇幼保健咨询门诊,每村聘请2-3个信息员,配合村医经常进村入户,一对一或集中育龄妇女进行妇幼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如彩页、传单、标语、板报、健康知识大课堂、彩车、宣传展板等宣传妇幼保健知识,积极动员孕产妇产前检查,对交通不便或困难家庭入户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孕期保健,对产妇认真做好产后4次访视,仔细筛查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和追踪管理,免费用单位救护车接送到上级部门检查,合理指导高危人群普服叶酸,从而使中河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85%上升到99%,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82%上升到100%,高危孕产妇转诊率由90%上升到100%,住院分娩率由70%上升到98%,近10年无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又把党的惠民政策均等地宣传到千家万户,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从而也改变了广大妇幼人群健康知识差的现状,脱掉了中河乡妇幼工作落后的帽子。
中河乡上店村是个回民聚居村,2004年产妇住院分娩率只有20%。老一代回族妇女都在家中分娩,所以到了儿媳妇分娩的时候也大都要求在家中土法接生。面对这一现状,兰文发和他的团队逐家逐户动员,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走破了鞋底子,磨破了嘴皮子。上店村南山组山大沟深,通往村上的是条羊肠小道,在一次入户动员的路上,兰文发从山上摔了下来,鞋扯了、裤子破了、腿肿了,他做了简单处理后又一瘸一拐向山那边走去。到了李梅花家,迷信的老婆婆却把他们轰了出去,兰文发不甘心,站在门外面向里面喊话,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过了几天,他们第二次来到李梅花家,半信半疑的婆婆开了门,让兰文发给儿媳妇做了简单的检查;第三次上门,婆媳俩已经热情多了,兰文发用便携式B超为李梅花进行了全面检查;第四次,李梅花一口答应要去住院分娩,婆婆也没再坚持。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每个产妇,他们都要尽量动员,积极争取,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到目前,上店村的产妇住院分娩率已经达到98%。在兰文发的真情感召下,李梅花不仅自己住院分娩,还做起了信息宣传员,把住院分娩的好处告诉村上的姐妹们,鼓励他们住院分娩,成为妇幼卫生战线上一名义务宣传员。
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那代表了一生的青春年华。兰文发用他的执着坚守,演绎了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华美的乐章。“两癌”筛查,在中河乡处于被动局面,兰文发用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的毅力,感染着人们,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董秀玲逢人就说我现在能健康的活着多亏了兰文发。2009年8月原州区保健院在中河乡对育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中河村村民郭彦青满脸愁容的找到兰文发,说自己的妻子有妇科病,不愿意来见检查。兰文发听到后主动上门动员,却遭到了董秀玲的极端抵制,“这么丢人的事,我不干”。针对她的想法,兰文发又多次与妇幼专干一起上门动员,从妇女保健的角度和两癌筛查的意义,患病后“六免一救助”政策等方面耐心说服。以情动之、以理晓之,董秀玲终于答应跟兰文发一行去中河卫生院接受检查。经过宫颈脱落细胞刮片检查,确诊董秀玲的确患有宫颈癌。由于发现早,手术效果好,董秀玲至今健健康康。
董秀玲的经历在中河乡不胫而走,广大农村妇女通过鲜活的事例,明白了两癌筛查的好处,都主动前来接受检查,两癌筛查的被动局面被彻底破解。
兰文发作为一个基层卫生院院长,作为一名普通职工,他用高尚的品德,他用火热激情,为钟爱的事业奉献着勤劳智慧,赢得了全院同志的拥戴,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为当地的妇幼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原州区妇幼卫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原州区为数不多的老院长之一,曾多次获得区、市的表彰奖励。
他的坚守,是最美的坚守。
最美的坚守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