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11岁的明明仍然伸手抓住了饮料瓶子,向医生喊着“可乐、可乐”!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代替小男孩心脏的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是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的新型心肺支持技术。日前,记者跟随卫计委“走基层·走近妇幼健康”调研采访活动走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ECMO是针对严重心肺功能损伤或衰竭时的核心支持手段,据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林茹介绍,体外膜肺氧合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一种,主要原理是将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泵驱动,血液流经人工膜肺进行氧合,然后回输体内,从而替代心肺功能进行生命支持。这项技术可以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200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第一次应用ECMO技术为一名先心病患儿治疗并获得成功。当时该患儿出生仅6天,体重只有2.8公斤,这也刷新了亚洲应用ECMO患者的最低体重和年龄纪录。到目前为止,该院共为23例多种原因所致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儿建立ECMO,存活出院12例,成活率52%,与当前国际水平保持一致。
林茹表示,严重心肺功能损伤的患者,病情恶化的很快,器官衰竭也很快。使用ECMO就是在与上帝抢时间,避免因心肺衰竭引发其他脏器的衰竭,使用“体外心脏”的同时,对自身心肺功能进行修复。
“大部分患者,一般需要ECMO铺助7天到10天左右,铺助期间,自己的器官只有小部分在工作。”林茹表示,院内专门组建了ECMO小组,平时也会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ECMO是可以动的,必要时在院外也可进行抢救。
谈到医保,林茹指出,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系统,在医保中有体外循环名目,目前ECMO是按体外循环走医保。但还是希望能尽快将ECMO纳入医保,使其有专门的名目,让更多患者可以用得上ECMO,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的生命。
[工人日报]我国儿童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达国际水平
2014-10-15